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01-12    作者:    浏览次数:

2024年1月6日,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议以线上方式隆重召开。来自实验室五家成员单位的领导专家与研究生,以及兄弟单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内的专家学者近120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奇教授作学术报告。

开幕式上,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专家和会议议程,随后邀请实验室承建单位领导—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左锐副处长与水科学研究院程红光院长致辞。左锐对实验室过去一年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参加会议的专家与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在学科发展、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背后除了科研院的支持,更离不开实验室师生们的辛勤付出。他表示,相信在大家通力协作下,实验室一定能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圆满完成北京市的实验室评估工作。程红光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认可,也对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在过去一年,实验室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开拓了我院师生的思路,还有力推动了研究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在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将愈发成为我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相信实验室在未来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左锐副处长致辞.png  程红光院长致辞.png

左锐副处长致辞                                      程红光院长致辞

在重点实验室成员单位交流环节,实验室副主任孟庆义副院长、张晓昕副书记、鱼京善教授、庞博副所长先后主持了学术交流会议。交流会议开始,实验室副主任鱼京善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城市流域尺度低影响开发布局优化研究”的报告,以“陆-网-厂-河”系统耦合模型为基础,利用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确定了不利于水环境管理的设计降雨,评估了LID设施对通惠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改善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接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韧性背景下城市洪涝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从风险严重等级、灾害经济损失等多个维度给出了承灾体影响评估方法,并在流域空间和街区空间进行区划,为城市规划、治理改善和应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交流环节的第二场报告,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卢亚静高级工程师首先作了题为“北京“23.7”流域特大暴雨洪水调查分析”的报告,基于“23‧7”多源降雨数据,分析了全市范围降雨的空间分布、时程分配、暴雨频率、暴雨路径等,总结了本次暴雨的主要特征,针对灾情较严重的河道,分析了洪水演进规律,阐明了水利工程调度效益。然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战楠正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雨水源头调蓄设施智慧化运行模式”的报告,基于实时控制技术,构建了以数学模型为核心,耦合在线感知、物联设备的运行调度规则和雨水调蓄池智慧化管控模式,开发了雨水调蓄设施智慧化运行平台。

接着,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于磊正高级工程师首先作了题为“城市副中心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措施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城市副中心溢流污染现状,分析了溢流污染特征,明确了副中心溢流污染控制目标对应下的控制效果,分别从源头减排、过程分流改造、末端调蓄等方面分析了治理效果及可行性。随后,北京市水文站副主管高强工程师作了题为“北京市洪水山洪预报技术现状”的报告,介绍了北京市洪水山洪预报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以“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预报模型在永定河山峡区间的预报模拟情况为例,介绍了目前正在运用的模型特色和优势。

作为交流会议的第四个环节,首先由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孟凡臣主任作了题为“典型地区内涝风险图编制”的报告,北京市以中心城区、昌平、房山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库三图”的研究,“一库”为历史内涝灾害情景库,“三图”分别为历史内涝灾害点位图、排水标准区划图、降雨内涝风险图。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叶陈雷作了题为“城市暴雨洪涝模拟与协同控制策略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城市洪涝模拟预测方法和协同控制策略。利用机理-数据协同模式对城市洪涝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从洪涝控制策略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城市洪涝智慧调度模式,可为城市洪涝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交流会视频会议现场.png

交流会议现场

作为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实验室主任特别邀请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俊奇教授为大会作了题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困惑与对策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校长系统回顾了我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10年来的理念转变、政策支撑、制度保障、标准规范指引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在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以及增强水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困惑,提出了关于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李校长的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对实验室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利用会议交流的间隙,徐宗学主任向与会代表特别介绍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水利学报主编程晓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吴小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邀请两位资深专家对本次交流会议进行了简短的点评。

程晓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ng  吴小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ng

程晓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小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最后,徐宗学主任对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的学校与学院领导和专家,实验室共建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研究生表示感谢,尤其向作学术报告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并对兄弟单位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希望大家密切关注实验室后续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设的学术专刊,并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2023年年度会议以及后续2024年度系列学术报告。

徐宗学主任主持会议.png

徐宗学教授主持会议

本次学术交流会议充分展示了实验室成员单位在2023年度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增进了实验室建设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我院与相关单位之间开展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的圆满成功,为迎接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验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学术研究、提升实验室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稿:宋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