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了 “Model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Interactions学术讲座与交流研讨会”。会议旨在聚焦水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共邀请了来自帝国理工大学、隆德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5位学者。与会专家围绕生态水文、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等相关领域,分享最新科研成果,讨论当前研究热点。
会议开幕式由北师大水科院付永硕书记主持,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国际专家与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为参会学者介绍了研究院情况,期望通过此次会议,分享国际知名学者科研成果与经验,促进水科学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与学习,增进研究院师生对于生态水文过程的理解,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术探索精神。
上午,哥本哈根大学Jing Tang(唐静)教授主持会议。瑞典隆德大学高级研究员Thomas Pugh是隆德大学LPJ GUESS建模团队的领导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结合计算模型和多尺度观测数据、分析全球森林系统的过程。本次汇报中,他主要结合植被模型与森林动力学评估的大规模观测,实现了较好的生态过程的模拟,为生态水文过程增添了新的切入点。来自帝国理工大学的Colin Prentice教授在名为“Eco-evolutionary optimality: a proven strategy to make eco-system process models both simpler and more accurate”的报告中提出了植物应对气候和物理环境的各方面变化做出的进化性反应机制,耦合生态学和环境物理学过程,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气候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观点。之后,清华大学王晗副教授基于生态进化最优性理论,做出了植被碳循环过程的合理预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ICCES)曾晓东副主任对IAP动态全球植被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做了热情的汇报,在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式、陆面过程模式、全球变化中的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解,引人深思。而蒋明凯博士则聚焦青藏高原,深入探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NPP等指标的影响机理,通物理量化指标权重,成功预测了流域内的径流变化,为水文学中径流预测开辟了新的思路。夏建阳教授的报告则通过多模式类比分析、联网观测、数据分析等方式建立全球陆地模型的半解析方法,完善了陆地生态系统模型评估框架,获得大家一致肯定。
下午的会议由德隆大学高级研究员Thomas Pugh主持。瑞典隆德大学LPJ GUESS团队成员对模型的应用以及相关部分进行了介绍,通过线上的方式,Matthew Forrest博士集中介绍植被和生态系统过程以及植被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引入P模型,结合全球植被动态模型(LPJ-GUESS),介绍了两者之间的交互应用关系,并对自然灾害中火的影响做了分析。在Forrest博士报告的基础上,英国雷丁大学古气候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教授,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生态与进化卓越研究中心教授Sandy Harrison进一步模拟了在变化的世界中火与植被的响应,使用大规模的综合数据,结合全球模型进一步诊断这些相互作用,并得到了一致认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王旭辉博士模拟了极端气候事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干预机制。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气象与气候研究所-大气环境研究所(IMK-IFU)研究员David Martin Belda博士则以线上的方式为我们细致讲解了基于LPJ-GUESS的物种共存模式,提出了将全球动态植被LPJ-GUESS 模型扩展为适合陆地-生态系统-大气耦合实验的陆地表面模型。接着,瑞典隆德大学研究员Stefan Olin对LPJ-GUESS 模型中农业生态系统模型开发和运用做了数学和物理上的汇报,将土壤生物化学过程考虑在内,提高了LPJ-GUESS模型的生态过程特征变量的捕获精度。David Wårlind博士则在不考虑能量平衡的条件下,对LPJ-GUESS和LSM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完善了LPJ-GUESS模型。北京大学彭书时教授基于低复杂度ESM框架,对地表湿地生态系统中甲烷和全球变化的反馈进行了评价,更好的理解了不同研究尺度下的陆-气响应机制。哥本哈根大学Jing Tang(唐静)教授主要针对全球高纬度地区植物进行了研究,量化植物和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指出植被以挥发物的形式不停地与大气进行着相互作用,评估了生态水文建模中植被对大气的反馈强度。
此次会议吸引了研究院师生的广泛关注,与会学者们在会上积极交流,共同促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参加研讨的师生收获颇丰。参会受邀的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问题均作出了深入且细致的解答,引发听众对水利科研领域问题的深度思考。
水科学研究院积极组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水科学领域的繁荣发展,为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推动水利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院将持续支持青年学者的成长,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跨领域交叉水科学人才,为水科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热点
2024-11-01
第十七届中国水论坛(更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