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地下水水位波动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合方式在水科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下水位恢复对水质的影响过程与机理研究”的支持,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合办,旨在与国内外同行分享和交流学术成果,推动地下水水位波动带相关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中心负责人胡立堂教授和左锐教授召集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会上项目主持人王金生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分享了地下水位恢复对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机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地下水位恢复响应、地下水位恢复对氨氮组分浸出的水质叠加效应和防控地下水污染的水位阈值研究四个专题的研究进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叶天齐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郑西来教授、吉林大学苏小四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叶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瑞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郭华明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荷兰水资源学院刘思达博士、北京林业大学马伟芳教授、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李炳华教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翔研究员1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受邀做了学术报告,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本次研讨会。报告紧扣主题,精彩纷呈,会议讨论广泛深入,气氛热烈。面对学者提出科学技术问题,报告人都予以积极响应和详细解答。
与会专家指出,随着国务院对地下水位和水量红线的划定,《地下水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持续输水,华北平原尤其是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恢复,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并对区域和部分典型场地的地下水水质产生广泛影响,同时也对城区、工业聚集区和农业区影响深远,因此一致认为重点项目立项选题具有前瞻性,本次研讨会研讨主题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地下水位波动上升影响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种类多,除已受到广泛关注的硝酸盐、砷、铁和锰等,邻苯二甲酸酯和糖皮质激素等新型污染物也已进入专家的视野。气象水文、水化学、水安全、同位素、监测与勘察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或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地下水研究注入了活力,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和优势也在地下水研究中进一步得到体现和增强。
本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重点项目后续工作的更好开展和顺利结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师范大学地下水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翟远征供稿)
线上学术报告截图
近期热点
2022-11-02
第十七届中国水论坛(更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