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和瑞典伦德大学(Lund University)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合作与交流项目,由中方主持人付永硕教授、瑞典隆德大学主持人JingTang研究员和Tom Pugh副教授共同牵头,召开了首次STINT-NSFC国际合作与交流研讨会。参与会议的有北京师范大学付永硕教授、殷国栋博士、瑞典隆德大学Paul Miller教授、Tom Pugh副教授、JingTang研究员、Stefan Olin研究员,比利时根特大学的Marc Peaucelle博士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
本次网络研讨会首先由付永硕教授和JingTang研究员详细的介绍了项目的背景、目的、合作模式以及具体合作计划;比利时根特大学Dr . Marc Peaucelle受邀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对于春季展叶物候的影响研究;Dr. Jing Tang, Dr. Tom Pugh和Stefan Olin详细介绍了LPJ-GUESS模型构建和物候模块改进等。最后付永硕教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气候变化模拟控制实验室相关实验进展,以及基于无人机(UVA)和通量观测的生态系统监测和模型改进等情况。报告结束后,各位专家就项目实施方案、实验可行性、疫情下的合作进程,以及项目涉及的相关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通过本次会议,中-瑞合作双方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并确定了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合作目标。
中-瑞国际合作主要围绕“结合气候变化控制实验和LPJ-GUESS模型评估植物物候对陆地碳-水循环的影响”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付永硕教授课题组相关实验和野外监测,明确植被响应气候变化机理,结合隆德大学研究组开发的LPJ-GUESS模型,构建物候模型并耦合LPJ-GUESS,以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物候变化及其生态、水文和气候效应。
合作方瑞典伦德大学简介:
瑞典隆德大学是瑞典的最顶尖学府,建于1666年,是欧洲顶级名校,位列世界TOP100综合性大学(2021年QS世界排名87;U.S.News排名91)。隆德大学每年有超过88亿欧元的资金周转,且60%用于科研。本项目的合作单位是隆德大学科学院下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科学系(以下简称地理系),是欧洲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心。地理系致力于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功能和组成,并在生态建模,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科学和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欧洲碳综合监测系统(ICOS) carbon portal由地理系建立,处理和质量监控来自全欧洲碳通量观测站的数据,目前ICOS拥有分布于12个国家的86个通量观测站。本项目合作研究组为地理系核心科研团队,开发的全球动态植被模型LPJ-GUESS在全球变化生态学和植物动态建模领域具有崇高的国际声誉,和欧洲多个科研机构(包括Max Planck Institute,Karlsruhe Instituteof Technology, KIT)保持长期的合作。LPJ-GUESS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大的国际项目,例如国际地球系统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 6)和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等。
近期热点
2021-08-27
第十七届中国水论坛(更新至...